今日冬至!这些讲究你都知道吗
“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”从冬至起,白天开始变长,一阳始生。
冬至这天,北半球白昼最短,夜晚最长,所以冬至在我国历代也称为“日短”“日短至”“日南至”。冬至时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。冬至物候也符合着古人对阴极阳生的理解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
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说:“冬至四十五日,阳气微上,阴气微下。”意思是说,从这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,阳气渐升,阴气渐降,白昼渐渐变长,夜晚渐渐变短。
古人认为,自冬至起,阳气回升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
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……”自冬至开始,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,寒风萧萧,雪花飘飘,我国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降雪的天气。冬至,春之先声也。寒冬虽然渐行渐近,但在呼啸寒风中,依稀可以听见春天的脚步隐隐传来。
冬至阴极一阳生,正是养生好时节。天文和保健专家提醒说,此时节要潜阳补温,敛阳护阴。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,如莲子、芡实、薏仁、赤豆、大枣、银耳等;及时添加衣服,注意手脚的保暖;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,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;要静神少虑,保持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不强求名利,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。
在我国许多地方,都认为“冬至大如年”,并形成了独特的节令文化,“冬至馄饨夏至面、家家捣米做汤圆”,你家今天想好吃什么了吗
虽然,今天是最黑暗最长的一天,古人同样认为从冬至开始,白昼将一天比一天长,阳气逐渐回升,也孕育着希望。
数九寒天开始了
按照民间习俗,一年当中最冷的“数九寒天”由此开始。
关于“数九”,广泛流传的《九九歌》是这样唱的:“一九二九不出手,三九四九冰上走,五九六九看杨柳,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,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”
从冬至当天算起,以九天为一个单位,依次从“一九”数到“九九”,冬至就是“头九头”。其中,“三九”和“四九”最冷。九九八十一天过完,寒冷结束,春天就要开始了。
民间有种说法:晴冬至,烂年边。意思是冬至这天天晴的话,那么临近春节的时候,雨水就会很多。
虽然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,但是不少人都喜欢在冬至这天念叨一句:“干净冬至邋遢年,邋遢冬至干净年”。
那么,这个冬至,天气怎么样呢?
随着暖湿气流的逐渐加强,雨水会再次光顾深圳。一直到23日上午,在冷空气的作用下,雨水才会渐渐停歇。
北方吃饺子,南方吃汤圆
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,过去人家过冬至,饮食习俗多为吃饺子。每逢冬至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
在南方,冬至盛行吃汤圆,民间也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汤圆也称汤团,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。汤圆可以用来祭祖,也可用于互赠亲朋。
冬季饮食要点
1、起居有常,不妄劳作:适当进行些户外锻炼是非常必要的。但应在阳光出现后才出外活动,这样做可防止阳气过度消耗。此时在起居上,应早睡晚起。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,就能保养神气,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。尽量做到“行不疾步、耳不极听、目不极视、坐不至久、卧不极疲”。
2、防寒保暖:上了年纪的人,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乏力的现象,因此,选择宽大松软、穿脱方便的冬装也很重要。有关节炎、风湿病患者,可在贴近肩胛、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。患有气管炎、哮喘、胃溃疡的人,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,有利于保护心、胃和肺部,不致受寒。
3、保持良好的心境:情绪要稳定、愉快,切忌发怒、急躁和精神抑郁。
4、多用温补少食寒凉:冬至之后,多吃温性食物,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,对于平衡人体阴阳、增强抵抗力。
5、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,冬至养生滋补可从四方面着手: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。补气食品,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,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,如大米、糯米、花生、山药、胡萝卜、豆浆、鸡肉等。
推荐食谱
香浓鸡汤粳米粥
原料:老母鸡1只,粳米50克,葱1根、姜1块,盐少许。
做法:将老母鸡去毛和内脏,切碎,洗净,氽烫后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煮烂取汁;粳米淘洗干净,葱洗净切段;姜洗净切片,备用。取适量鸡汤汁与粳米一同放入鸡汤锅中,再加入葱、姜、盐煮成粥。
作用:温阳散寒、滋阴补肾
适用人群:畏寒肢冷,腰膝酸软,以及虚劳不足等人群。
推荐新用户成交
以及节假日活动
都会有大把的积分发送
想了解更多,请关注
新浪微博@易达集运
微信公众号